7月3日下午,樂視系3家公司及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夫婦的12.37億元資產被司法凍結的消息得到證實,這對于一直陷于資金短缺困境的樂視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緊接著,7月4日,樂視再被凍結160億元資產,真可謂“滅頂之災”。比較戲謔的是,與此同時,正在熱映的美國大片《變形金剛5》中樂視旗下品牌樂視汽車正作為安東尼·霍普金斯的座駕與擎天柱、大黃蜂一起拯救世界。可憐的樂視,能夠“拯救世界”,卻拯救不了自己。
全世界都知道樂視的危機在于業務戰線拉得過長、攤子鋪得過大、燒錢速度過快,關于這個話題的文章可以說已經爛大街了。但資金短缺帶來的資金鏈脆弱背后,樂視是否潛在著其他危機呢?作為長期浸淫廣告界的品牌專家,麓溢廣告(Lu-E)還發現了樂視隱藏著的品牌危機,這我們要從大型集團的品牌建設談起。
有關大型集團的品牌建設,一直存在著總品牌和分品牌兩種形式。品牌戰略和品牌架構做得好,企業的總品牌與旗下的各個分品牌能夠充分互動,促進集團走向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反之,品牌戰略和品牌架構做的很糟糕,總品牌難以支持分品牌,而企業旗下分品牌同樣不能有效反脯總品牌。有人可能反駁,一個在全球同步上市的軟件新品牌(或新產品),只要它的包裝上打上了“Microsoft”的標志,就能以極低的成本撬動市場,迅速風行世界。話是這么說,但不要忘了,微軟是一個遠遠領先其他同業的科技巨頭,他的地位無疑有一種壟斷的意味存在,以微軟為例顯然是不合適的。
放眼世界,許多大型集團都是在做好分品牌的前提之下略微提及總品牌,而并非過分強調總品牌試圖帶動分品牌。提到阿里巴巴,很多人只知道這是一個電商平臺,移動支付時代的來臨讓人們知道阿里旗下還有“支付寶”,更多的恐怕人們就知之甚少了。事實上,除了這些,阿里還涉及了音樂、影視、物流、餐飲等行業,人們之所以不知道,并非阿里在這些領域做的不好,而是阿里沒有過分宣傳。在這些領域的品牌命名阿里也盡量將子品牌與總品牌做出較大區分。這些都是為了子品牌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一方面,阿里站在背后,子品牌能夠得到更好的投資;而另一方面,離開阿里這棵大樹的陰影,各子品牌也能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除了阿里,還有寶潔,除非是業內人士,普通消費者幾乎都不知道他所糾結的是購買潘婷還是沙宣其實是同一家企業所生產的。而企業已經在這種總品牌的“無名”中獲益。
說了這么多,我們回到樂視,樂視品牌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前期各業務領域沒有建立起各子品牌,后期各領域劃分板塊卻沒有實現強化突出子品牌的目的,這無疑是很危險的。多元戰略卻沒有多元品牌,各業務尚未很好的成長起來就已深深地打上樂視的烙印,光芒萬丈的品牌優勢產業勢必掩蓋了其他弱勢業務,而這一可怕局面甚至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初。1月12日,樂視才在發布會上公布樂視生態及7大子生態的全新Logo,宣布換標,啟用全球新域名。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把以前所有的領域通過大一統的單一品牌架構集合成視頻網站、汽車、電視、終端、電商等七大板塊。即便是這樣,樂視的子品牌還是難以脫離總品牌的陰影?;蛘哒f,七大板塊的樂視大一統單一品牌架構實質上強化的是大一統單一品牌而非七大板塊。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樂視品牌的品牌戰略和品牌架構做對了,是不是能夠獲得一種更好的發展,進而緩解自己的資金短缺局面,甚至避免今天的生死困境?但事已至此,一切假設都已無解,唯有時間也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賈躍亭在樂視年會上唱的“怎么大風越狠,我心越蕩”能否再次唱響……